回首经典PSP1000!你是否依然坚持在1000阵营
-
阅读次数: 更新时间:2009/1/22
主机整体手感
有人说,重,是PSP1000作为掌机的最大缺陷,个人不反对这个观点,但是我要指出的是,重对于手感以及轻对于便携的权衡。作为掌机,也许GB系列的小巧以及便携占领人们心目中对于掌机的概念的时间过于长久了,致使人们不愿意面对掌机次时代必然变大变重变厚的结果。软件永远带动着硬件的升级。如今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在PC上,游戏永远都是带动着人们去升级电脑配件的,因为游戏的硬件需求永远是最高的。PC对于掌机而言,它就不叫“微机”了,掌机虽小,五脏俱全,但想做的足够小,又能有足够的性能的话,就相当不容易了,或者说,小是能够更小,但缩小一毫米所带来的成本却是成几何数倍增长的,试问有多少人愿意花万八千元去买一个游戏机呢?SCE对于性价比平衡掌握的很好,在主机性能与质量体积的权衡中,诞生了PSP1000。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新的技术替代原来的厚重的老技术,也许新技术的成本还将大大降低,这就是 PSP2000以及之后的3000。但是,个人认为,并不是越薄越轻越适合玩游戏,毕竟,PSP作为一个掌上多媒体娱乐终端,它的发展方向定位还是一个掌上游戏机的,是游戏机,那么就要考虑手感,PS3发售初期,为什么那么多人抱怨手柄手感不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柄配重问题,PSP1000作为游戏主机+手柄,我认为重量感做的很足,拿在手上很有感觉。这里不得不提及的就是1000型背部的磨砂质地的增加手感的弧形突起,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对于人体工程学的一个体现,磨砂质感握上去不仅避免了出汗防滑,还增添了手感,增加背部突起开始也许是SCE为了增加电池容量而不得已为之,但是在手感以及容量权衡方面设计的很好,电池被设计成弧形,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手感以及电池续航时间。点评:也许正像很多人抱怨GBASP相对于GBA来说主机手感欠加佳一样,厚重的质感,也许才是对PSP1000的手感的诠释。
按键手感
方块键,这个PSP历史上最惨痛的技术和设计缺陷最初被玩家放大到无限,简直成为了很多人购买PSP1000的鸿沟,但其实自从1.5版本之后方块键的键位设计以及手感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个人认为,3个版本之中2000型和3000型的按键手感几乎没有不同,3000只是将十字键中间下陷,并没有实质性的增加按键的手感,而最像PS系列家用主机手柄手感的,还是PSP1000型。十字键的下潜和力反馈很好,完全下潜时仅比面板略高1cm,长时间按键,拇指不会出现淤血,虽然有人说斜向2按键同时按手感不好,玩格斗游戏的时候很不方便,但是PS系列手柄十字键的外分离内一体式设计本身就不适合格斗游戏,另外需要斜向同时按键的游戏似乎我至今还没有在PSP上见过,也许我并不怎么玩FTG吧……。反之,2000型的十字键下潜不足和键位偏高造成了一个致命缺陷,譬如按住左键的时候,手指不经意间稍稍向上或者下用力,上下键也会出现反映,同理,按下任何一个按键的时候,旁边两个按键必定会有被按下的危险。这是按键抬高,按键的最高及完全下潜之间的距离缩短的后果。在玩游戏中,不怕按键难按,大不了用力按,最怕的是按键接触不良导致的误操作。这个致命缺陷,绝对比1000型发售初期,方块键手感不良所导致的游戏时的问题更严重,但是,却被沉浸在更轻更薄的广告宣传词中的玩家(有很大一部分买PSP的“玩家”是追求时尚的MP3、MP4使用者,而并非是主流游戏玩家)淹没了。更可悲的是标榜着按键手感又将大幅提高的3000型,依然没有发现到这个重大失误而有所改进。至于○×△□按键,2000相对于1000来说,按键绵软无力,触发时机不明。众所周知,按键是有2部分构成的:塑料按键和内部凸形导电胶垫(或是金属导电片),当塑料按键带动胶垫向下运动时,凸形胶垫会有一个临界点,这时导电胶垫会瞬间变形成为凹形,这个瞬时变形就是导电的触发时机。从FC 时代之后传统按键都会有很明显的触发时机,然而2000型的改进,居然将导电胶的触发时机设计的相当模糊,整个按键从完全抬起到被完全按下中间没有明显的导电胶变形感,这使得连打按键的手感变得很绵软,不知道什么时候按键被按下去了,因为按键被完全下潜和导电胶触发主板导电的位置并不一样,这就让2000 以及之后的3000型的手感大大降低,不理解这样的力反馈SCE是如何想到并做出来的……。
其实2000型相对于1000型变化对大的的是轻薄,3000型相对于2000型变化最大的是屏幕响应和对比度,进化是显而易见的。相对于2000&3000型来说1000型的优势在于设计,劣势在于技术相对落后,但是这并不能掩盖1000型直到今天还依然散发着的独特魅力。当然,手感性能各有所爱,不管是1000、2000还是3000,买了,就要好好爱惜,好好利用,不用抱怨什么,玩的开心才是重点,祝全天下的玩家都玩的开心,玩的痛快!